7003全讯入口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1:碳纳米材料在农作物上的多功能应用
主讲人:雷炳富 教授
时间:12月17日14:30-16:00
地点:文理大楼811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雷炳富,华南农业大学三级教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现代农业叶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新型农业材料”岗位专家。现任广东省光学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基材料与能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光学农业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Mater. Res. Bull.编委,《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发光学报》和《液晶与显示》青年编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项目20余项。近年来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Small、Chem. Mate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被SCI引用9000余次,H因子58。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件,授权新加坡发明专利1件,PCT专利3件;获广东省技术发明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等奖励共7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农用薄膜转光剂,LED植物照明用荧光粉、玻璃陶瓷,农用碳(硅)点纳米发光材料等。
报告摘要:
纳米技术有望引领下一代农业绿色革命,主要包括纳米信息技术、纳米材料及用于基因标记的纳米工具等。其中,纳米材料在肥料、农药领域已经取得了系列应用,其前景不可估量。碳点的小尺寸和高生物相容性使其具有穿透生物屏障的能力,通过表面修饰功能化碳点,可以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行高效的多功能调控,从而实现农作物增产。课题组近3年来针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所开发出的多功能碳点及其农作物调控机理。具体包括将碳点作为营养调节剂促进农作物的养分吸收利用机理;作为天线色素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研究机理;及作为纳米酶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制等。同时,我们还开发出了特定荧光探针与检测设备,实现了植物体内的可视化检测。我们的研究使碳点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拓展提供了一些经验和积累。
报告题目2:荧光碳点在光合作用及植物标记的应用研究
报告人:李唯 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李唯,博士,2020年博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并留校任教,加入生物炭与光学农业团队。长期致力于荧光碳点的合成表征、光学性能和生物特性的调控。开展了荧光碳点在传感、成像、植物光合作用及生长领域的多功能化应用,较早地探索了荧光碳点的农业应用潜力。近五年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篇,代表性成果发表在Chem. Rev.,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Biosens. Bioelectron., Nanoscale等国际期刊上,获授权专利3项,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共计2项。
报告摘要:碳点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具有发光性能可调控、生物相容性高、水溶性高等优点,在植物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前景。目前,碳点在提高光合生物的光合作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我们工作中,研究了碳点的转光性能或含氮官能团分别对光合系统产生的能量转移作用或电子转移作用,从而促进光合系统中光电流的产生,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同时,碳点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和光吸收剂,可以缓解光合系统在强光下受到的胁迫,使光系统捕获的光能更好地分配利用,减弱了过量的激发能在QA 处的积累导致的氧化损伤, 使更多的能量用于电子传递, 修复光合系统并提高光合效率。此外,利用碳点作为光学探针,构建了一个自制的低成本传感平台,该平台能够以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动态监测不同种类植物中Cu2+的分布。该传感平台还被用于报告Cu2+在植物外部环境中的空间分布,证明其适用于监测活体植物和周围环境中的Cu2+,为植物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精确检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策略。